重視風險轉移 避免財務困境
上年度邀請了 #鑽的 創辦人梁淑儀小姐上來我的工作以外的義務組織分享創辦鑽的的一點一滴,事與願違,會議前兩晚收到她通知要取消此次分享,須要放下工作專心治病!一年後看到這個報道,也祝福她身體能夠逐戰勝病魔,逐漸康復!
有時適當的風險轉移能夠避免自己以及家庭陷入不必要的財務困境。
節錄自第578期《iMoney Focus》鑽的創辦人梁淑儀 抗癌路上悟理財 -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壓力增加患癌風險。8年前,為了患腦癌行動不便的母親創辦無障礙的士「鑽的」梁淑儀,由前電視台記者轉型成社企CEO,幾經努力終令鑽的上軌道,但後來突然失去一個可帶來穩定收入的車身廣告,加上有競爭對手出現,在追數壓力下,她沒想過要休息,一星期做足7日,瞓不好也食不好,去年證實患上乳癌。單是一年的醫藥費已近100萬元,但治療癌症路長漫漫,手術、化療和電療後,未來10年仍要食荷爾蒙藥和覆診,條數都幾襟計,也令她覺得不論在病前病後更要做好理財,一旦不幸患上危疾,也可安心養病,不用在病榻中為錢籌謀。
一年半前,iM曾訪問「鑽的」創辦人梁淑儀(Doris)。這位前電視台資深記者,為了患癌行動不便的母親,創辦了方便預約可載輪椅乘客的士的「鑽的」,當時她精神抖擻地分享創業故事。去年9月,她卻證實患上乳癌,堅強樂觀的她,一邊接受治療,一邊在Facebook成立「Breast and Best」專頁,回復記者角色,分享自己治療乳癌的漫長旅程,又大膽地上載剃了光頭、在頭側寫上「放下」二字的型照,要向外界帶出積極正面訊息。
今年5月, Doris有感而發寫了一篇帖文,笑言可能被指是植入式廣告,背後其實是想提醒健康的女性們,及早檢視一下保險保單內容。原來Doris於十多年前已發現子宮有纖維瘤,但該次經歷並不愉快,也令她首次覺悟保險的重要性。
話說當時仍在電視台工作的她,選擇了公司團體保險公司提供的網絡名單醫生就診,照完超聲波後發現腫瘤有5厘米大,該名女醫生的說話令她難受,說︰「嘩,好大喎﹗你唔知㗎?可同你做手術做咗去,不過人哋生BB攞仔,你就攞瘤!」女醫生的態度及語氣,令Doris不想再找她跟進病情,後來經朋友介紹到另一名醫生做微創,但單是手術費便要6萬多元。
她不諱言當時「都有諗夠唔夠錢」問題,但由於想自己揀醫生,決定在私家做手術。最後公司團體保險賠償達八、九成,加上她本身有一份住院保險,最後自掏腰包只是數千元而已,令她驚覺保險傍身的重要性。
治癌路漫長 年用近百萬
目前,Doris共投保了5份保險,保險早於2009年,即離開電視台後創辦鑽的前已買,以當時「3」字頭的歲數計算,現5份保險加埋每月只供600多元。當中一份是10萬美元保額的危疾保,不幸中了受保的危疾,便即時有筆現金使用。另一份是住院Top up,受保範圍包括需要做的手術、化療和電療,但有墊底費,即頭5萬元醫療費不保,5萬元以上保九成。還有一份是現時公司的團體醫療保,一份是女性保障,另一份是住院現金。
「2017年發現(患乳癌),術前化療、術後化療、手術、重建(乳房)、電療加埋口服化療,至今已用咗96萬元。」記得一清二楚,因Doris特地開了個Excel檔案,單是一年醫藥費已近百萬元。「梗係要開個Excel,唔係會唔記得,因太多覆診,就算家庭醫生(診症)都計,因為都係因此病而起。」
治療乳癌的路漫長,Doris指現仍未完化療,只去到第三周期,仍有5個周期療程,而每個周期藥費加診症費要4,000元、5,000元。換言之,完成整個8個周期的化療療程,總費用約4萬元。但Doris本身的白血球不夠,需要打『升白針』,試過要打6支,每支要九百多元。「睇私家醫生就係咁,你睇開佢話要做,你都要做,少少無底深潭。下下睇醫生都幾千蚊,刷卡每次都幾千蚊、幾千蚊咁刷,試過最豪一次的診症費是要付1.5萬元現金。」
她慶幸有買危疾保可以應急︰「我筆危疾現金夠大,好處係最快兩三星期或一個月就有筆現金存入戶口,有筆錢慢慢使安心啲。現在仍未用晒呢筆現金,但我呢個病係好長遠,繼續荷爾蒙治療係10年,如無保險的人就會返政府睇,價錢平好多,啲藥又唔使錢。例如在私家睇荷爾蒙治潦,藥費每月要700幾蚊,再加診症費要千幾蚊。但10年喎,我有筆現金喺度,可Keep住睇同一個醫生,自己揀醫生睇。」
預將來藥費 先儲再使錢
患病後,Doris認識到一班乳癌病患者,她們有一個WhatsApp群組,有時也會傾到保險問題。眼見有「姊妹」買保險不夠,保額只有20萬元,於是先在私家做手術,之後再返政府醫院做化療和電療,有「姊妹」為份保險拗到臉紅耳熱,但下一刻要去入院化療。Doris說,自己全部治療都在私家做,不是要向別人說自己「醫得最豪」,而是覺得如有足夠保險,自己有自由可揀醫生,治療亦可較個人化,也不用為錢而擔心。
她指,政府和私家是兩個系統,不能比較,政府是最基本,亦是最後安全網,如沒有政府醫療,相信很多癌症病患者很無助。「我哋做化療每次都要驗血,而我的私家醫生只篤手指,但政府一定抽一支血,痛好多。二係無得揀醫生,每次睇不同的政府醫生,又花好多時間等候,但私家唔會咁。」
Doris也自覺幸運,因有「鑽的」在背後支持,可讓她無限期請病假,在患病首7個月仍出全糧,之後6個月出半糧。雖然半糧足夠她供樓、養車、請外傭和給父親生活費,但也不得不為自己理財籌謀,而她的理財概念是︰「先儲錢才使錢,使(錢)係無限,但儲完先使(錢)就係有限。」
「現治療都算OK,但長命都要有錢養自己。層樓仲有三分一(要供),現仍要月供7,000幾蚊。」Doris不諱言,目前仍有一筆危疾現金在手,也預計自己未來10年仍會繼續看私家醫生,所以這筆錢就要利用時間值滾存。
工作壓力大 賠上健康不值
乳癌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壓力是患乳癌的高危因素之一。一手創辦「鑽的」的Doris也相信,自己患癌是來自工作壓力。「一定係壓力,好明顯係2015年愈來愈辛苦,當時公司無咗個長期的車身廣告,即(鑽的)無咗筆穩定收入,車又隨時間壞多了,後來又多了競爭對手,啲司機做得辛苦咗,個人咪開始愈來愈Stressful囉,大壓力到唔覺令自己瞓得唔好、食得唔好。」
在「追數」壓力下,Doris沒想過要放假,連星期天都會返公司,做足7日,目的是傳遞多些電郵出去,希望有機會搵多些廣告回來。回想起來,Doris也自知當時表現出來好大脾氣,只是沒有人敢說她不是,她現反而自嘲︰「但無人同我講過,你咁樣會生癌㗎喎,哈哈﹗」
財要理,健康更要理。以前的她「唔俾個腦瞓覺」,但現在的她,每晚10時半就開始預備睡覺,「要個腦熄機」,翌日瞓到自然醒,閒來做運動又務農。
財要理,健康更要理。以前的她「唔俾個腦瞓覺」,但現在的她,每晚10時半就開始預備睡覺,「要個腦熄機」,翌日瞓到自然醒,閒來做運動又務農。
一場大病令Doris有所感悟,就是有沒有錢都好,最緊要「留返條命」。她年中經歷過一位好積極樂天的「姊妹」突然離開,對她衝擊很大。「話得10日命,真係好快走咗,只有30幾歲,一個咁積極的人,天要佢停賽就停賽,無得Say No。所以我哋唔好怨咁多嘢,有返條命就乜都值,唔到你揀。」她說幸福並非必然,有得掌握就要掌握。
節錄自第578期《iMoney Focus》。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