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理財篇 - 3招必殺技
子女呱呱落地那一刻,身為父母的您當然欣喜非常,看著孩子一天一天的成長,聴到他們由呀呀語到學會叫爸爸媽媽、然後再學懂說I LOVE YOU,相信教育的過程多麼辛苦也好,心頭也是甜甜的。
在溫馨的過程裏,您會得到不可以用言語來形容的喜悅和快樂的感受。當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因為孩子的到來,家庭的支出不斷增加了好幾倍。當中最昂貴的支出離不開是教育這部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預科、大學的上學階段,學費、書本費、各種雜費,加上課外活動費、補習費,就已數百萬港元,如再出國留學,還要花個一二百萬港元。香港奧運帆闆金牌得主李麗珊幾年前在一則電視廣告中說:「養育一名子女要花400萬!」這句話一直在香港人耳邊回響。然而,到今日為止,因為通脹不斷推高物價,這個400萬己經不能完成目標了。
俗語云:「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除了在子女身上付出無限的愛和耐性之外,為子女理好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如何逐步準備這400萬呢? 怎樣才是最有效的預備呢?
或許第一個問題是
: 先想想我們應該讓子女將來接受什麼教育?
理財理財,不外乎是怎樣處理金錢問題?收入很高的一群,例如醫生、律師、一些頂尖的銷售人員.....是否很有財
? 未必,在多年的會見客戶的經驗裏,有一部份這類的高收入人士,雖然收入高,同時消費也相當高,例如10萬月薪,每月用了9萬5,甚至於超出應有的收入,表面當然過得很風光,但內裏怎樣就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從另一方面觀察,收入普通的一群人?
是否没財呢?也未必,做到量入為出,例如2萬收入,每月消費1萬,另1萬就可以進入理財階段,長遠而有效地處理金錢,普通的一群人在將來的日子也可以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富翁,為自己將來、為子女成長建立足夠的資金池去實現理想。
![]() |
圖一: 理財第一步 |
理財第一步:
財富就是水庫,"起水庫"
是理財的起點,流進來的水是收入,流出去的水是支出,要令水庫真正能儲到水,增加收入來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如果自己是打理生意一族,努力增加各方面的收益就是增加水源的渠道;但如果是正常打工一族,因為時間限制和賺錢方式有限,要增加收入比較困難。即使未能有更多的收入渠道,另一個最有效方法令水庫儲到足夠的水源,那個不二法門就是減少支出。而減少支出會比增加收入更為重要,因為最終決定有没有財富是我們有没有好好控制消費習慣,從而令我們的水庫是否真正可以開始儲備水源。認清自己"
想要
" 和 " 需要 "的欲望 ,盡最大的努力去減少不必要的"想要"的欲望,當我們長期養成量入為出的好習慣時,我們的水庫才會慢慢地累積資源。
剛出來工作時,我是一個不能控制消費的人,有太多"想要"的欲望,所以每當出糧之時就是要清倉之時,因為上個月用信用卡累積的消費這個月頭又要找數了,然後又再重覆使用信用卡先使未來錢。當我知道同期的老友可以同時計劃結婚和買樓之時,我才意識到我必須改變理財惡習。自此,我在一家很小的中資銀行開了一個戶口,没有提款咭,只有戶口本,每當我一出糧時,我便會將約百分之十的薪金放進這個戶口本內,實行有入無出,就像之前鞋盒儲蓄法的方式開始我的"起水庫"行動。但因為行業和市場景況關係,我是沙士後畢業的低薪一族,即使我怎樣量入為出,水庫仍然很少水。我開始思索一些其他的機會,然後在一次機緣巧合下,我決心轉換行業,開始没有底薪的推銷生涯,雖然日子過得辛苦,但我還是找到增加收入的方法。自此,我的水庫也慢慢累積了一定的資源。
![]() |
圖二: 三個資金池 |
水庫開始有資源時,便要開始理財第一·二步,就是要將資金分成三個池
:
Ø 第一個池
: 應急錢
Ø 第二個池
: 穩陣錢
Ø 第三個池
: 多餘錢
第一個池
: 應急錢
應急錢概念十分簡單,就是緊急時可動用的錢,一般在理財角度準備,可以是3-6個月家庭支出,一般存放在活期存款,可以隨時動用。準備的目的就是避免一些不可預計的問題出現,例如失業、病後或意外受傷而需停止工作,工作暫時停頓,但家庭的開支仍然要繼續支付
- 例如小朋友的各方面的教育費和家庭的日常支出。此時,應急錢便要動用去渡過難關了。
第二個池
: 穩陣錢
當第一個池的資金準備妥當,量入為出習慣必需要持續,資金池亦會漸漸存到一些額外資源,這些資金便可以注入第二個池,作為穩定收息的同時而不會磨損本金的儲蓄戶口。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例如一些債券計劃、外幣定期戶口(要注意外匯便值風險)、在保險公司有一些中長線的儲蓄戶口(利息也相當吸引)。這個資金池目的就是利用金融機構設計的穩定收息的儲蓄計劃使資金既可以不斷錢滾錢,同時避免了本金損失而確保資金安全穩健。這個資金池可用作將來子女的教育儲蓄,千萬不要少看這複利息滾存的效果,即使是只有6%年回報,長期儲蓄效果是非常驚人。同時,子女的教育儲蓄金亦不容有失,我絶不建議將它放在風險比較高的投資工具上,因為當市場風險來襲時,如果這份教育儲備金有任何閃失,而剛好是子女到了入讀大學的關鍵期,相信作為父母的總不會說等爸媽經濟好轉,遲一年再讀吧
!
有這樣的一個真實案例,身邊有位朋友,她成績非常亮麗,所以18歲時已經可以升讀美國一間著名的大學,而學費加生活費亦是高級別消費,可惜當她讀到大學二年級時,爸爸生意忽然出現極大困難,不能再負擔昂貴的學費,在無可奈何之下,她唯有選擇回港繼續升學。
從這件事件提醒我們,事先預備的教育儲備金是極為重要。
第三個池
: 多餘錢
只要儲蓄習慣持續一段時間後,準備好應急錢和一些穩健收息的戶口(子女教育儲備金、一部份退休資金)
後,水庫會繼續水漲船高,而那些再多出來的儲蓄可放在第三個池,記著這個池盛裝的是閒著、不須動用的錢,因此,這個池的資金便可以放在一些比較進取的投資規劃上,例如基金、股票上,從而爭取更高的回報率。當然,在各種投資上也要做適當的風險評估和研究,不要人云亦云,報紙雜誌上的股票推薦或朋友口裏的號碼股,我會建議先作一個調查或咨詢一下你的投資顧問,公司是否能長期有利潤? 利潤是持續增長? 該行業前景如何? 管理層管理方針如何? 等等.....如何連這些資料也未掌握得全面,那賺錢的機會只會靠運氣喔! 但請您務必了解,運氣是有用完的一天。所以如果這部份不太懂怎樣操作,我建議把額外儲蓄也放進穩陣錢的資金池,長期而言,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錢滾錢的方式去對抗通脹。
![]() |
圖三: 理財第二步 |
理財第二步:
進入理財第二步,就是"掘深井",它的意義就是找尋適當的工具將你已有的資源繼續複制,簡單地說就是錢生錢。<富爸爸
窮爸爸> 作者 : Robert
K. 有一名句提醒我們真正的理財意義 : "窮人和中產會努力工作去賺錢,而真正的富人是努力用錢為他們工作。"富人就不斷地找尋渠道讓他們的財富不斷增長,而財富就是即使你停止工作,你的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還可以讓你安然地生活,這就是財富自由。掘井的過程就是讓這個井提供額外源源不絶的水源,而這些水源再回流到水庫的池子裏,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使池子的水持續增加。井就是資產增值的工具,回流的水就是現金流,池子裝著的水就是本金,開始的過程你未必很快見到成果,當本金令現金流持續增長,而你的本金加現金流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再加上時間越來越長,池子裏便會爆炸地增長。
看看每天儲$100,只是每年6%的回報率,是如何發揮錢滾錢的力量 :
![]() |
圖四: $100的力量 |
從上圖可見,如果您由孩子1歲時開始幫他/她儲蓄,他/她到30歲的時候,本金存了$1,095,000,但每年複息6%的回報不斷滾存,您的本金會增值到$3,071,325,足足升值了2.8倍。
可惜,如果你是由孩子5歲時才開始幫他/她儲蓄,他/她到30歲的時候,儲蓄時間少了5年而己,本金存了$912,500,您的本金只會增值到 $2,117,691,只有升值了2.32倍,比1歲時開始存而少增值了$953,634。
如此類推,時間越遲開始存,儲蓄效果便越少,因為時間是複息最佳拍擋,只有儲存時間越長,複息回的報效果才會越驚人。
![]() |
圖五: 理財第三步 |
理財第三步:
理財第三步就是“築堤壩”,作用是在水庫外圍起防護欄,避免風險出現時確保水庫是不會决堤。防護欄是保險,水庫儲的水是我們存的錢,而風險就是意外或因病痛而須要額外醫療的支出。我認為這一步是三步理財法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如果這一步未能妥善安排,即使水庫日漸水漲船高,一次的意外或者疾病即可使水庫打回原形。很多人的家庭理財觀只會注意財富增值,而缺乏保護富財的意識,就等同一隊足球隊,即使有最強的前鋒可以入球無數,但缺乏有效的後衛以及龍門作防守,只要前鋒一旦有任何閃失,球隊便可能由嬴變輸,如果剛好事件是發生在冠軍賽因此而失去冠軍資格,那一個賽季的努力便白白浪費了,到時就真的後悔莫及。人生也一樣,每天我們看到新聞報紙,都會讀到很多不幸的故事,家庭支柱因病因意外而失去工作能力,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等等。試想想,如果一旦故事是發生在自己家庭身上,那如何是好呢?
不要羨慕別人擁有的,只要我們按步就班,運用適當的方法以及工具,我們也可以擁有想要的。
0 留言: